作为中国餐饮业发展历史最长的细分行业,火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5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3%。可以说,火锅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餐饮业的主流品类之一。
近几年,随着连锁餐饮品牌化进程不断加速,火锅也走上了连锁发展道路。火锅作为餐饮行业中连锁率最高的品类,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至2018年餐饮收入规模已达46636亿元。其中,火锅市场规模在2018年达到了3442亿元,占餐饮收入的10.9%。作为餐饮行业中重要的细分品类之一,火锅市场规模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5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3%。火锅餐饮市场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整个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中国餐饮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4271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火锅品类表现最为亮眼,同比增长17.8%。

火锅品类集中度低
虽然火锅行业具有较强的品牌壁垒,但从当前我国火锅行业格局来看,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品牌集中度也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火锅行业CR5为31.4%,相较于发达国家的75%-80%还有一定差距。随着餐饮连锁化进程加快,火锅行业将逐步进入品牌竞争时代,未来我国火锅行业CR5将由目前的31.4%提升至50%左右。
由于火锅餐饮自身的强地域性特点,导致其市场集中度较低,区域性龙头品牌较少。而火锅企业又多以直营模式为主,因此火锅餐饮企业很难通过规模化扩张实现快速扩张。因此未来火锅餐饮连锁化将成为市场发展趋势之一。

火锅品牌竞争激烈
近几年,火锅品牌数量快速增长,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火锅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2018年以来,火锅连锁品牌数量持续增加。其中,海底捞、呷哺呷哺、德庄等头部品牌发展迅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俗成绩。2020年4月,海底捞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2021年5月,呷哺呷哺也成功上市。
除了头部品牌之外,不少火锅企业也开始向外扩张,纷纷进军国际市场。比如海底捞在海外市场的门店数量从2018年的5家快速扩张到了2021年的100多家;德庄则在2017年首次登陆美国市场,并于2018年进入香港、澳门等地。

火锅门店连锁扩张快
近年来,火锅店数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火锅的便捷性较强,在短时间内可以满足人们的就餐需求;另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火锅店较易获得消费者认可。这也导致火锅店数量的增长主要源于消费者对于火锅产品及品牌的认可。
近年来,随着餐饮消费升级以及餐饮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我国餐饮业连锁店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据《2023中国餐饮业连锁发展高峰报告》显示,2018-2022年,中国餐饮业连锁化水平将由12%提升至19%。其中,以“5001—10000家店”为代表的连锁店数量增幅最大,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5%;其次为“3—10家店”,年均增长40%;再次为“11—100家店”,年均增长15%;最后为“13—200家店”,年均增长9%。

通过对比门店规模的变化,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餐厅连锁店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说,在2022年,百家店以下的品牌店铺占比从2018年的3.8%,上升到了9.6%,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万店以上的连锁门店数量占总规模的比重从2018年的0.7%上升到2022年的1.5%,而在5001-10000家店之间,比重从2018年的0.5%上升到2022年的1%。

数字化帮助餐饮企业实现了“从粗放到精细”的管理,餐饮企业的连锁化率和规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下沉市场也成为了提高市场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下沉市场中,连锁品牌店铺的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美团研究院发布《2021中国餐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2022年,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店铺数量占比有所下降,而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店铺数量占比则明显上升,三线、四线城市的店铺占比分别上升了1%左右。

随着火锅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火锅消费场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近几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不同类型的火锅品牌在市场上层出不穷。
未来火锅市场也将不断向多品类、多品牌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